文/圖 羊城晚報記者 褚韻
  入選理由
  啱口味代言人
  勉力支撐一家生計的修補匠
  截止至2013年底,廣州流動人口數量達到837萬,首次超過832萬的登記常住人口數量。換而言之,廣州城兩個人中,就有一個是“外來人員”。他們,同樣是構成廣州城市“口味”的一道風景。
  每一個到廣州的外地人,會慢慢被“融化”,廣州像一碗柔綿的老火湯,內斂、溫暖。羊城晚報廣州編輯部近日收到一封街坊報料信,信中稱湖南常德人張紹炎用一雙巧手,還原了老廣州“勤儉持家”的記憶。記者按信“尋人”,得知修補匠老張還靠雙手賺錢買屋。
  老張:不願意為短利“砸招牌”
  “老張,這把傘壞了,你看能不能修好。”“師傅,我家小孩的書包拉鏈斷了。”從每天早上7時多開門起,51歲的張紹炎就在廣州越秀區大東街長街前1號自家小鋪里開始忙碌的一天。
  修傘柄、擦皮鞋、縫書包、配鑰匙,附近的居民遇到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瑣屑不便,只要找到老張,他都會想出解決辦法。“就這麼三五塊錢的事,要是去別的地方,還真就找不到修的人,東西壞了不能修,就浪費了。”居民李阿姨帶著侄子一起來找張紹炎。拿出損壞的書包時,孩子的淚花在眼眶裡打轉。張紹炎沒幾下就把書包拉鏈修好了。因為是孩子用的包,他特意挑了一個圓形的拉鏈扣,還把它的邊角用砂紙細細打磨了一下。李阿姨連誇他“細心”,他只是笑笑,不說話。拿回修好的書包,孩子露出了笑容。
  老張做生意有個習慣,總是先報價,再問顧客“能接受不”。他說,雖然只是三五元的小事,但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還是會“計較”一下。例如當天來取傘的一位,一開始只是讓老張幫忙把傘柄斷的部分重新粘一下,老張建議加個塑料螺絲扣,這樣就不怕雨水。顧客把傘翻過來倒過去地看了好幾遍,最後同意出五塊錢。
  有意思的是,老張總是“報多了退,報少了不多收”,“都是街坊,要是我這次收多了錢,一次兩次可以,以後誰還來找你呢?既然說好了價錢,就不好隨便漲,言而有信嘛。”問其緣由,一向如名字諧音一般“少言”的老張才多說了幾句,按照他的說法,“能用8角的拉鏈就不用5角的”一樣,面對講究實際的“老廣”,做事越認真,回頭客就越多。他不願意為了一點短利而“砸了招牌”。
  街坊:他讓老城區更有人情味
  附近街坊說,勤勤懇懇的老張讓老城區“更傳統”也更有“人情味”。在老張看來,是廣州給了他們一家“新的生命”。
  “要不是我們來了廣州,要不是遇上了這麼多好人,要不是老張一直陪著我、照顧我,我早就不在了。”很多人都認得老張的妻子裴大菊,笑眯眯又熱心腸的她是重症肌無力患者,需要常年吃藥。
  1997年,從湖南常德老家輾轉來到廣州後,沒過兩年,裴大菊在回家探親時突然感到全身無力,甚至發展到卧床不起、無法吞咽,卻始終無法查出病因。村裡人勸老張放棄,老張咬咬牙,帶著東拼西湊的費用,再次來到廣州,白天帶著妻子看病,晚上給人看車掙錢。廣東省人民醫院確定她患的是重症肌無力,裴大菊說,後來她才知道,這種病例當時在全國屬罕見,省醫的醫生組織了會診,“救了我一命”。
  “我問老張,我病成這樣,你怎麼還願意照顧我,他不說話。後來家裡人跟我說,當年我先南下打工,他嘴上不說,心裡總怕我跟其他人一樣‘再也不回來了’,所以他接到我讓他過來的電話,激動得幾個晚上沒睡好。我想,他就是覺得一家人在一起,安安心心的,不管日子好過難過,總有人陪著。”裴大菊說,廣州不僅僅給了她康復的希望,更因為這個城市的包容和務實,給了他們生活的盼頭。
  “老張的這些手藝也是來了廣州後,邊學邊做起來的。”裴大菊說,這裡的街坊鄰居經常問候她的身體情況,“煲多碗湯給我嘗嘗”。“連這套小門面房,都是原來的住戶半賣半送給我們一家的,這一住十幾年了。”
  裴大菊笑著說,她希望兒子快快成家,以後孫子能夠“說一口流利的粵語”。
  啱口味心得
  廣州像一碗柔綿的老火湯,很合勤懇老實人的“口味”
  褚韻  (原標題:靠誠信靠手藝賺錢買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l24hllx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