薑炳炎
  又是一年清明節。近年來,隨著綠色、低碳等理念的深入,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內涵,讓清明追思更加“清盈”。
  清明節的真正內涵是一種尊重生命的儀式,是人們向逝去的先輩、親人、友人,莊重地送上思念和敬意。而低碳的本質,也是講究人的生命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。無論是《周易》的“厚德載物”,莊子的“萬物與我並生”,還是孟子和荀子“仁民愛物”的主張,都意為人類和自然萬物同是天地的產物。因而,低碳追思與清明文化,兩者一脈相承。
  心的懷念是低碳追思的基礎,讓追思更加久遠。1944年,朱德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,忙於抗戰無暇返鄉,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了《母親的回憶》,字裡行間流露著兒子對母親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。季羡林老先生追思母親的文章《賦得永久的悔》,同樣引起了讀者強烈共鳴。他深情地回憶了和母親一生難解的情懷:“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,什麼地位,什麼幸福,什麼尊榮,都比不上獃在母親身邊,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……”文章語言質朴平實,但讀後讓人直想哭,那是發自內心的傷感。心的懷念,無疑是世界上最長久、最動人的懷念。
  清明註入“低碳”元素,賦予了追思清雅深沉的含義。近年來一些地方、一些人搞另類創新,使清明祭祀變了味,將莊重的節日變得粗俗、無聊。紙制豪華小車、精美別墅、美元冥幣乃至三陪小姐……這些人把自己陳腐的生活方式強加給逝去的親人,不僅侮辱了先人的人格,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。還有的沒完沒了亂放鞭炮,甚至引發山林火災,給清明節製造了不和諧的“噪音”。
  其實,清明祭祀不僅是一種傳統習俗,更是文化精神的傳承。令人欣慰的是,近年來黨和政府大力倡導,越來越多的人積極踐行綠色、生態、環保的祭祀方式。鮮花祭祖、網上祭祀、植樹栽草祭祀等新風尚被廣泛接受;踏青、郊游,人們在草長鶯飛、煙柳纏綿的戶外融入自然。這樣的方式,既有感傷,又有歡樂,追憶先人的同時,又激活了自己的生命。
  心香續文脈,感念中國節。春和景明之時言節日意蘊,發文明之想、啟傳統之思,裨益多多。  (原標題:追思懷遠 綠色清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l24hllx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